close

廣東省質監部門以技術力量為支撐助推產業提質增效

□本報記者 沈 洪

目前,廣東省已逐步形成小傢電、傢具、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建築材料等產業集群達300多個,勾勒出廣東制造業區域優勢鮮明的特征。然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土地資源、環保資源等要素制約,區域性產業問題逐漸顯現——成本增加、生產動力不足、轉型發展困難等。

如何保持經濟穩步增長、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廣東省質監部門破題的思路是,以技術力量為支撐,以質量創新推動台中富士通冷氣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提質增效動能有多強?廣東省質監局出臺的各項重大政策措施最有說服力:《廣東省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若幹政策措施》圍繞智能馬桶蓋、電飯鍋等13類消費品實施質量國際比對研究提升工程,為企業質量提升提供參考;《廣東省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實施方案》和《關於推進“廣東優質”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廣東品牌向世界名牌升級;《關於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推進創新發展和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方案》強化計量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作用。一條條措施、一份份文件,從頂層設計上註重實效,掀開高質量提質增效的新篇章。

從促進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相關數據看,廣東省質監局實施企業質量能力提升工程,對1萬傢中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人員實施免費培訓;新增2016張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證書;1534傢企業獲得4585張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率先在產業集群推行標準聯台中電器行推薦盟建設,組建標準聯盟375個,制定高於國傢和行業標準、融入先進技術的聯盟標準1380項,帶動企業技術改造。圍繞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發展需要,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7項,累計達4062項。在汕頭、江門、東莞分別開展廣東省輕工機械、軌道交通車輛、無線智能互聯設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

從推動高質量提質增效的相關成果看,廣東省累計建成或在建國傢質檢中心達76個,數量穩居全國第一;累計建成或在建省質檢站214個,推動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共性技術、基礎設施和大型檢測儀器開放共享,幫助企業突破技術設備和能力瓶頸,提升企業技術自給能力。共獲批命名19個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居全國首位。成立認證聯盟,構建“廣東優質”標準及認證體系,選取建築陶瓷、空調、電飯鍋、燃氣灶、手機5類產品,引導企業制定高於國內外現行標準的先進團體標準。

廣東省質監部門通過強化質量技術支撐,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逐步推動產業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從“單一品牌”向“區域品牌”轉變,從而實現經濟穩步增長、推動產業集群提質增效。

在佛山,智能馬桶蓋質量比對提升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形成瞭標準、功能、部件、性能、價格等全方位比對研究成果,針對質量短板聯合攻堅,一批媲美日系品牌的新產品不斷湧現,關鍵零部件取得突破。2017年,佛山智能馬桶蓋內銷同比提高40%。順德建立電壓力鍋標準聯盟,將專利融入聯盟標準,在抱團升級的同時,實現聯盟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出口大幅增長。

在深圳,電動汽車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富士通冷氣|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計量小分隊自主研發直流充電樁電能計量裝置等設備,解決產業發展急需的計量檢測問題,對1727臺充電設施進行計量檢測,同時,指導企業對400餘臺存在問題的充電設施進行整改,充分發揮瞭技術優勢。2017年,廣東著力解決計量服務產業發展“最後一公裡”問題,探索出計量服務生產一線的新模式,組建33支計量小分隊,共為13萬傢中小微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計量服務,減免委托檢測費用8285萬元,免費培訓近3萬人次。

在中山,圍繞“一鎮一品”產業格局,設立3億元資金建設公共檢測服務平臺。該市小欖鎮五金產業集群采用“政府+生產力促進中心+標準、檢驗檢測、科研、信息、商務、金融平臺”模式,滿足企業產品檢驗、標準建設、技術研發等多方面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一站式”綜合服務。小欖鎖具抽檢不合格產品發現率從2009年的9.5%降低至2016年的2.9%,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比例超過30%。

同時,發揮公共服務建設平臺的支撐作用,實現從“體檢”向“治療”轉變。近年來,開放共享設備2萬臺,服務企業研發中試13萬次,降低企業成本16億元。如國傢信息技術設備質檢中心為華為提供設備、場地、檢測技術等10多個方面的定制服務,成為華為手機研發、試產、量產實驗室。以質量基礎設施“築巢引鳳”,吸聚優質產業和優秀企業。如國傢通訊終端產品質檢中心為河源高新區吸聚中興通訊等手機企業40多傢,區內手機產值年均增長達47%。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公共檢測服務平臺與135個境外實驗室互認,近年來出具國際互認檢驗檢測報告63萬份,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1745項,涉及產品產值776億元。

技術引領創新驅動,如同一把火熊熊燃燒,成為發展的引擎。不難預見,隨著“質量強國”建設的開展,作為“排頭兵”的廣東省,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4大國傢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力與後勁十足,必將成為推動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廣東省的產業集群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佟明彪)
arrow
arrow

    aqo044gm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